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,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科研和教育体系。
目前,我国拥有卫生科研机构411所,专职科研人员6.7万余人;此外,有高等医学院校附设科研机构414所,兼职参与医学科研活动的科技人员22.9万多人。经过多年的坚持不懈的探索,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攻克了一道道科技难关,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。据统计,1949年至1998年全国卫生系统共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643项,卫生部医药卫生科研成果2958项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799项。在研究和应用新理论、新技术、新方法为防治疾病提供保障的过程中,特别注重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,如乙肝疫苗的发明,不仅为我们控制乙肝做出了重大贡献,而且成为八十、九十年代生物制品业的支柱产品。建国以来,卫生界有62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67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集中反映在教育设施与条件日益完善,师资队伍不断壮大,学生人数稳步增加,教学改革不断深化,教学质量显著提高,医药人才大量涌现。据统计,1949年全国只有高等医药院校22所,1998年增加到140所,在校生由1.5万余人增加到28.3万余人。普通中等医药学校由1949年的206所增加到1998年底的538所,在校生由1.5万余人增加到49.3万余人。50年来,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共培养大学本、专科生126.5万余人,研究生6.6万人(其中博士研究生9400人);中等医药学校共培养中专生256.9万余人。我国成人医学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。此外,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,还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,如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等。基本形成了与国情相适应的多形式、多层次、多渠道的办学体系,形成了学校教育——毕业后医学教育——继续医学教育连续的终生教育制度。由于医学教育迅速发展,卫生技术队伍得以源源不断地补充、壮大,并呈现出层次分明、人才济济的新局面。